一个也不放弃
betway必威中文
语文组 王莉英
无论教育的发展将如何的一日千里,无论古今中外,我们都不难发现,有一个事实却亘古不变:“差生问题”在老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始终都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而且它的影响也源远流长,直至今天,它的热点性和难解性都让人侧目。无论哪一个老师都不可能否认自己会在教学活动中偏爱优等生这个事实,但这并不表明,在另一个端点上,我不会对人为地定为“差生”的学生弃之不顾。谢维和教授认为,学生之间从发展程度和水平来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否用“差生”或“后进生”这种说法可以商榷。 事实上,我们都认为,“差生”的“差”并不表现在智力上,许多事实都表明他们的智商甚至比一般的同学都要高。针对这些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如果你的成绩较差,也不必灰心失望。只要你把握好后段时间的复习,“差”变“好”的奇迹也可能在你的身上发生。我的做法是:
一、真心的尊重和特别的厚爱,使其摆脱自卑感,增加成功的信念
教师的态度,对学习差的学生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学习差,在学校他们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教师的嫌弃;在家里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感情上常常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自我感觉是班级中的“二等公民”。要消除这种隔阂和对立,重要的秘诀就在于尊重差生。教师首先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完整的个性和人格尊严。这种尊重要发自内心的,使差生从教师的目光、表情、语言、举止中真正体会到尊重和关心。成功的教育应是动情的教育,教师对他们要给予特别的厚爱,这种爱体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总之,只有动之以情,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依赖的的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热切的期望、成功的激励才能通过这条情感的纽带源源不断地输入他们心中,促使他们战胜自卑,增强信心,启动成功的“内动力”。案例一:我所教的99级某班王某同学,高三时已二十三岁,是班里的“大龄青年”。由于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记忆能力不理想。虽然已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每一次段考、期考仍是班上倒数后几名。班上许多同学都瞧不起他,背后说他“傻瓜”。他感到很自卑,一度想退学去广州打工。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没有放弃这名学生。首先,以学习作为突破口,耐心地辅导,反复地讲解,还经常牺牲星期天休息时间帮他补课,甚至主动地问他哪部分内容还不理解。帮助他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他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也使他对我充满信心;其次,我还发现他有一个优点,就是劳动不怕脏累,于是任命他为劳动委员,每次劳动任务都放手让他布置,在他的带动下,劳动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使他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后来班上有一位同学因疾病住院,连续几个晚上都是他陪夜,我及时地表扬了他,让同学们觉得他是一位关心他人的好兄长。此后,再没有同学嘲笑他是“傻瓜”了,而在学习上许多同学主动地帮助他,使他不再感到自卑。经过老师和同学们以及他本人的努力,在高考中最终考上了河南财院。
二、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
要保证教育获得成功,要使差生获得坚强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奋斗之火,使这些“差生”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当然,有时对差生做适当的批评也是可以和必要的,但千万不要用贬抑、否定的话语,更不可责骂差生是“傻瓜”、“笨蛋”、“不可救药”。案例二:1996年我接手95级某班,大个子ΧΧΧ。散漫不羁,高一曾因打架,考试作弊,谩骂老师受到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学习成绩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名,是一名典型的双差生。由于他的影响,班上的班风、学风均不好。总成绩列年级倒数第一名,许多同学要求转班。我知道要抓好这个班级关键是处理好这颗“钉子”。但一开始,我并未采用“擒贼先擒王”的策略。而是通过前途与理想教育,狠抓学风、班风建设。通过辛勤劳动,使整个班级面貌一新,第一次段考班总分成绩就上升为年级第六名,使我赢得了同学们的信赖,也让大个子认识到这个班主任还真有点本事。在这良好的氛围下,我才把工作重点转向“大个子”的转化。通过与大个子要好的几个同学了解他的个性,甚至还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大老远地跑到农村对他进行家访,了解到他常和村里的一些小混混来往。所以,要转变他,需要让他在思想上有个深刻的转变,于是我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让他担任给家长们倒开水的接待任务,实际上就是让他参加旁听。在会上包括他的家长在内,都强烈地表达要求孩子不但要好好学习,更要好好地做人的望子(女)成才之心使他认识到父母殷切之心,表达为学校争光的决心。虽然,我有意未让他发言,但同学们表达团结向上的信念对他触动很大。另外,我还发现大个子擅长体育运动,在校运会铅球比赛中,我亲自组织啦啦队为他呐喊加油,使他不负众望,力压群雄,勇夺冠军。我当面向他表示祝贺,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为班争光。使他感到老师和同学们关心、爱护他,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此时,我才从纪律上严格地要求他,常找他谈心;常提醒他;社会青年勾引他,我去摸清情况,从校内校外堵截他向坏处发展的条条路子。学习上,在他身上付出更多的心血,对他专门辅导,还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建立同学之间的互助帮带关系。慢慢地他对学习有了信心,多数学科成绩上升很快。这个差点掉队的学生焕发出中学生的青春。最终考上商丘师院计算机系)。
三、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学生的转化不是马上去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固然这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案例三:文理分班时,陈令分到了我的班级高二(6)班。一天,一对夫妻提着酒和饮料到我家,一脸的愁苦,问明原因才知道是为他的儿子。夫妻二人异口同声地“唉”了一下。这两位曾经的大学生却对自己的儿子束手无策。通过他们的介绍,我已心里有底。但高一的任课老师告诉我,他“不守纪律、好动,没有三分钟的耐心。常出一些鬼点子,而且许多学生都听他的。反正,他是一粒”老鼠屎。” 当时,我正在考虑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尤其是这粒“老鼠屎”。因为其“好动,且有许多同学都听他的。”那我就顺水推舟,让他动个够,我当时就决定让他当体育委员。当天傍晚,陈令同学兴冲冲地赶到学校,在校门口碰到了我。他叫我王老师,告诉我他叫陈令,原高一(5)班的学生。他说我虽然不认识他,但他认识我,许多同学都希望能分到我的班去。他问我他是不是分在我的班里。我说是的,“我非常欢迎你到高二(6)班来。”并对他说,“我决定让你担任体育委员,相信你一定能当好。”他搔了搔后脑勺,说:“好,那就让我试试。不过,在别的老师眼里,我的影响很不好。”我说,“没关系,这是以前的事,而且我都不知道。”接着,他说:“王老师,那您忙,再见,”说完,我看他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学校。
在随后的一年里,我的一着很奏效,虽然他在体育方面并没有特长,但体育委员工作干得非常出色。每天课间操,都认真整队,站在队前领操,全校只有我们班这样做。开运动会时,他更积极,组织设计班旗,做小旗,组织全体学生签名,也不知道七、八双钉鞋是哪儿弄来的。学校举行“国庆歌咏比赛”和元旦文艺汇演时,他也积极配合文艺委员,忙前忙后,组织学生排练,设布景,给我出点子。
在后进生转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我们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熏诫之以规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有坚定的信心,“母不嫌子丑”?熏难管的学生也要尽心尽力,毫不懈怠,将师爱的种子播入学生心田,不怕它不发芽、开花、结果。做老师的啊,眼中无差生,心里得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