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一年级部分尖子生成绩下降原因及对策
在我校过去特别是今年的两次考试中,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年级第一学期部分尖子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有一个下降的趋势。这些学生有的能很快调整自己,一个学期或者最迟一年内能赶上来,但也有人在急躁和彷徨中迷失了方向,到醒悟过来再努力已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对这部分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做了如下调查:
2003年8月,我校共招收新生1824名。在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期间,我们对前554名学生中成绩明显下降的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这554名学生中,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下降300名以上的共有133人,占24%;两次考试成绩下降200名以上的共有192人,占34%。简单分类如下:
一、 因不适应高中学习和管理特点而学习成绩下降者约占48%
如学生张某:入学考试成绩为校第67名;期中考试成绩为校第1230名,下降1163名;期末考试成绩为校1669名,下降1602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初中知识量少,靠死记硬背还可以,高中知识量大,灵活性强,不能适应;2.高中相对初中来讲,主要靠学生的自觉,表现出自制力差的弱点;3.缺乏探索精神和自学精神。
二、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学习成绩下降者约占65%
如学生王某:入学考试成绩为校第9名;期中考试成绩为校第596名,下降587名;期末考试成绩为校第360名,下降351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初中课程简单,题量少且重复性大,而高中知识容量大,题量多,不适应;2.学习方法不对,不善于归纳总结;3.学习惰性大,靠死记硬背,不爱动脑常出现不能完成作业现象。
三、因偏科而成绩下降者约占19%
如学生赵某:入学考试成绩为校第90名;期中考试成绩为校第1491名,下降1401名;期末考试成绩为校第1614名,下降1524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学习受情绪影响,靠兴趣学习,偏科现象严重;2.眼高手低,不爱动笔,知识结构不扎实;3.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效率低。如学生刘某:入学考试成绩为校第78名;期中考试成绩为校第666名,下降588名;期末考试成绩为校第647名,下降569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初中语文、外语基础差,到高中学习吃力;2.高中科目多,内容多,学习感到无从下手,缺乏自信心和目的性。
四、因迷恋网吧,打游戏,而成绩下降者约占22%
学生袁某,入学考试成绩为校第90名,期中考试成绩为校第1491名,下降1401名;期末考试成绩为校第1614名,下降1524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因迷恋网吧不能自拔,迟到、旷课,甚至彻夜不归。2、不按时回家,说谎、装病。3、上课睡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总之,通过对入学成绩前554名中两次考试下降300名的同学观察,谈话、问卷了解其成绩下降原因主要表现为:
1、不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他们还在体味成功的喜悦,没有很快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在初三时,他们已经把学习的弓拉得很满,现在有一种疲倦的感觉,等到期中考试成绩出来,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很多同学把初中的观念带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非常聪明。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年就轻而易举考上了重点高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根本就用不着那么努力,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年,也同样会考上理想的大学。
2、学习方式不适应。初中时多数同学都是被动学习,每节课都有老师看着,而高中学生则需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初中时在校靠老师辅导,在家靠家长督促;进入高中后,老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不能由 “督促学习”转入“主动学习”。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不能听出“门道”。
3、思维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思维方式由初中的单一转向高中的多元,而他们不能快速迎合、转变。
这样的学生人数虽不多,但最易发生问题。入学时老师把他们划入尖子生行列,可是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差太大,因此不能急功近利,要采取以下措施:
1.老师应通过谈话,经常和其沟通,树立学习信心,关心情绪变化。谈我校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考上大学的例子,让他们懂得成绩下降是暂时的,只要用心学习,一样可以考上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
2.上课经常提问,让其常做一些习题,改变其惰性;防止其注意力分散,并通过及时表扬增强学习兴趣,经常对其进行限时作业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3.经常检查其学习完成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其改掉眼高手低,不爱动笔的毛病。
4.考试之前先出题考他们,找出不足,提高其学习目的性;考试之后督促其进行试卷分析和总结;
5.在其周围安排学习好的学生,进行正面熏陶;
6.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钻研精神,及时表扬。
7.常与家长沟通,注意其情绪波动;
8、严肃校纪,讲明上网吧的危害;经常与家长沟通,防止私自进出网吧。
这些同学,是来自多个学校的佼佼者,他们被初中老师重视,同学们敬佩,很有一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到了重点高中这个新的环境,一些曾经在初中时代叱咤风云的同学,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学习成绩的下降更让他们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有的同学在初中原来是班干部,现在成为普通一员,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学生产生相当的不适应。如何做好这部分同学的转变工作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