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校 感受卓越
10月15日,我和其他六位老师到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学习考察临川一中做大做强的思路、措施和保持长盛不衰的经验及产生“高考神话”背后的原因,并着重就提升教育质量和优化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一、基本情况
临川一中于1955年建校,座落在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镇,是一所完全中学,目前,初中生近三千人,高中应届生七千多人,高三应往届生近五千人,在校生一万多人。老校区占地面积只有105亩,有初中33个班和高中三年级;新校区有336亩,有高一,高二两个年级,
2006年高考,有24人考入清华、北大,一人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3人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录取。
2007年高考,普通本科上线2521人,有3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3人被香港、新加坡院校录取。
2008年高考23人考入清华、北大,2人考入香港城市大学,3人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全省600百分以上考生有683人,该校占102人。一本上线1450人,二本上线2757人,二本以上上线率为60.61%
二、基本经验
(一)、简约高效的行政管理
临川一中采用的是条块管理模式:校长全面负责,六个副校长和工会主席每人一条线兼年级主任,除财权外,学校全部权力都在年级直接贯彻。同时分两块进行管理:一是政教处到班主任,二是教导处到教研组,块块与条条如果发生冲突,块块服从条条。
学校每周有一个班学生值班,学生在轮流值日时,对教师上课到岗情况进行检查,行政人员进行抽查,对缺岗情况及签到、坐班情况除纳入量化考核外,还及时公布,情节严重的,须本人向校长说明情况。
(二)、日常管理强调一个“实”字,突出十个细节
1、强调一个“实”字
学校所有工作强调一个“实”字,围绕“真实、落实、扎实”做文章,重过程、重细节,轻形式、轻过场,关键在于落实。不管是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常规检查,还是团队建设和学业考核,都重在实效。
2、突出十个细节
1、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团结、敬业、吃苦、奉献的总要求下,通过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临川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工资年缺口400万,教师收入高三年5万左右,高一、高二4万左右,初中3万左右,和全国同级学校相比,并不算高,全体老师却不计较这些,教研教改、敬业奉献蔚然成风。
2、通过教务处、值日班长、值日干事的检查,班长填写教师日志,期中教学大调查、月考教学在调查等措施落实教学常规的检查。值日班配合教务处对所有的班级上课情况检查。严肃考试纪律,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学生填写监考老师记录,确保学生考试成绩真实。
3、重团队、轻个体,重过程、轻结果,重团结、轻个人。临川一中的团队建设无处不在,大至整个学校,一个年级组,小到一个备课组,一个班级,人人之间必须注重团队意识。不分指标,年级捆绑,任务分包到人。如学校的奋斗目标是清华北大数第一、重点数第一、二本数第一、600分以上人数第一。达到这个目标,高三教师人均奖励1万,出一个省高考状元奖励100万。奖金的分配不只跟高三教师有关,高一高二的教师也能拿到相应的比例。
4)抓两头、扶中间,全面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特别是尖子生的培养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为冲刺清华北大的“0”是学校关注的焦点。坚持分层次教学,不搞千人一面。高一分科后分出的层次不再流动。教“零”班的老师跨层次授课,以“零”班为基础备课,其它班适度减少内容和降低难度。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对“零”班要求“多转一圈,多练一轮”,有的学校从现在起就每周做一套综合题。且对班内每个学生建立档案,任课教师经常看,以能及时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5)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节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先做到。校长如果在家,每天必然是第一个到校的人。在任课上,副校级干部的工作量标准是:负责一个年级管一个班教一门主科;中层干部负责两个班级上两个班主科。奖金待遇不搞特殊,跟高三教师同一水平。
6)质量从基础年级抓起。如高一进校,每天的晚自修上四节,每节课集体上课不得超过15分钟,其余30分钟是个别辅导,这样一年下来,同等水平的学生到高二时就比其它学校高出一截。
7)强调语文、英语教学,从初一开始强化语文的读写训练、英语的听说训练并以此为提升成绩的突破口。家长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情况,这种现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存在,且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家长认为数理容易提高,而语文外语效果慢。临川一中跳出这个误区,从方方面面强化这两个学科的学习。近年临川一中尖子班语文外语平均分分别不低于125分、135分。
8)重视写字训练。从高一开始开发书法课,就是到了学习非常紧张的高三,此课也还照开不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他们的卷面非常整洁,现在江西省的联考,改卷的老师一眼就能认出他们学校的试卷,成了学校的品牌。
9)注重及时反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不管是学生作业还是考试,学校要求教师必须第二天将作业或试卷跟学生见面,最迟不得拖到第三天。带班多的老师只能熬夜。
10)重视学生错题纠正。从初一开始,学生每科一个纠错本,要求错题认真抄写纠正,一周一看,一月一查,考前主要就是看纠错本,效果显著。
(三)立足校本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采取定目标、压担子、上过关课、结对子,新手上高三,捆绑式奖惩等多途径培养青年教师。采用 “帮、压、促”模式,帮又有两人个层次,一是师徒制,每周至少听一节,师至少听两人节。备课组帮,集体备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两人节连排,中心发言稿提前交科研室。压,每学期组织汇报课,过关课。 每年七月上旬组织没有代过高三课的老师考外地的高考题,每一学期进行电教课、粉笔字、普通话大赛。促,通过学科竞赛,按结果教不同层次的班等形式进行。
为督促教师成长,年级组和教务处把教案书写、听评课情况等教学常规的检查汇总后在全校大会上讲评。同时,学校每学期在期中、期末统考后,对全体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教,学校汇总后再反馈到每一位教师。
三、几点想法
这次外出学习收获颇丰,简言之:开阔了视野——名校的风采令人称奇,拓展了思路——名校的管理方法值得借鉴,长了见识——名校的成绩令人震撼。冷静反思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名校神话是干出来的,科学地实干;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靠无比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拼出来的;是由于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强、团队合作精神好打造出来的。可以说他们的一些成功做法,我们想到了但没有做到,或者说是我们也在做,但没做好,做的不细致、不规范、不到位,特别是落实的力度、落实的彻底性不够!
1、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规范,抓细节、讲落实,见实效。同时注重适当加压,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苦学”、“苦练”精神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狠抓学生的学生的听课、自习、训练、答卷等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卷面的规范和美观程度。
2、注重严格、科学的过程管理。
狠抓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强化对班级和学科的考试排名(定量分析),坚持学生对老师的评教(定性分析);重视教职工执行力的强化和提高;落实听、评课制度且有专门的班子负责;课前检查教案,无教案不准上课等。以上不仅要评比、反馈,其他方面的奖惩也与此直接挂钩。
3、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
老师们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临川一、二中之间处于激烈的、面对面的竟争之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都清醒的认识到:面对面竞争,靠质量生存。
“没有优异的成绩就没有生源,没有生源学校就会灭亡”。他们的老师可谓是经常“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所以,“学校提倡的奉献精神根深蒂固”。临川一中的“四苦”精神(学生苦学,家长苦育,教师苦教,领导苦抓),就是典型例子。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老师的发展”。临川一中、二中对教师队伍的发展、提高非常重视,力度大、目标明确、计划细致可行、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效果显著。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方式,营造团结、竞争、和谐,向上的氛围。教师的提高,极大的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5、团队精神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强,成功学校的共性。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谐的人事关系,合作的作业集体,保证了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