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NBA赛事_betway必威中文_必威体育网址

比尔即将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全明星之旅,这个赛季,比尔迎来了自己的生涯巅峰。在此期间,申花将分别向巴萨和伊涅斯塔双方提交报价。台媒最后骄傲的称,只要经过“硬汉周”训练的,都会成为一位合格的陆军精锐“海龙蛙兵”。
您现在的位置:虞城县高级中学 >> 虞高校报>> 第0101期>> 正文内容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文章来源:历史组 作者:杨振华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0日 点击数: 字体:
    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乃至民族创新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课程环境下的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本文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世纪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于青少年学生特定的心理年龄,他们的创新欲望特别需要培养和激励,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有意识地激励学生,循序渐进地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讲唐代农具曲辕犁时,我首先启发学生思考当时人们改造曲辕犁的原因:直辕犁犁臂太长,操作起来笨重不灵活,既不利于深耕,又浪费畜力。然后再启发学生对这些缺点加以克服,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规律:善于观察,发现事物的缺陷,并找出克服事物缺陷的方法,进而萌发新创意。
    现行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创新素材,诸如北宋“交子”的发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蔡伦造纸术的改进、曹魏翻车的发明、瓦特蒸汽机的改良以及清代北京郊区菜农利用“火室”“地窖”进行的反季节蔬菜栽培,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等等,无不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结晶,以此鼓励、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历史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叶圣陶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二、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地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出新的、独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产品的思维,即思维结果具有创新性质的思维。其一般具有独创性、洞察性、灵活性、再定义性。那么如何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和创新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具体说来应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要延缓教学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所谓思维的独创性,即“新”,这是指思想方法的创新,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反映事物,对事物有不同寻常、新奇的观念。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延缓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现象,鼓励学生学生发表各种见解,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例如,评价南宋抗金领袖岳飞,我将课堂适当放开,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值得怀疑,其实质就是忠君,因为他曾和统治者一起镇压过钟相、杨么起义;有的学生说,岳飞的抗金行为是一种狭隘的大汉族主义,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有的学生说,岳飞抗金使人民免受更大的战争灾害,符合广大的人民利益。这时,我没有急于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家岳飞,让各种观点充分展示出来,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洞察性。
    所谓思维的洞察性,即“深”,是指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表面现象,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提问和学生热热闹闹的对答,应引导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从而认清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我不仅让学生看到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滚滚的“浓烟”,不仅让学生能看到民用工业巨大利润,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清朝“自强求富”的真正目的,即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达到富国强兵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本质,它仅仅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要引导学生转换视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所谓思维的灵活性,即“活”,是指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能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看问题的视角,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对于美国独立战争前的西进运动,不能仅让学生看其侵略性的一面,即它的掠夺性和破坏性;也要让学生看到其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面,即它的发展性和建设性。又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不能仅让学生知道殖民扩张的负面影响,也要引导学生分析其扩张带来的客观积极性,即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第四,要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再定义性。
    所谓思维的再定义性,即“广”,是指擅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另外的多种使用方法和属性,较全面地思考事物。例如,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有的学生说它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改变旧中国的本来面貌;有的学生认为它胜利了,因为它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还有的学生认为它既胜利了又失败了。对于以上三种观点,我都做了中肯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有利于保护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更重要的是我让学生学会了评价历史现象得方法,即把它放到整个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和评价,而不能割断历史过程,断章取义,否则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
    三、注重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一般说来创新人格的基本要素有好奇心、独立性、想象力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好奇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使我们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从而提出问题,而创新又恰恰是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解决,可以说好奇心是提问的前奏,提问是创新的开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历史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打破惯常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出独特性设想,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日趋成熟。例如,讲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秦始皇的兵马俑等人类历史的遗迹时,我应尽量收集网上制作好的CAI软件,将其建造情景呈现给学生,激发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既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四、科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
    创新行为是由创新活动的各种外显行为和技能等组成的,其中创新技能是一个关键因素,它主要包括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加强中外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技能;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完整化,以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通过思维技能的强化训练,最后外化为学生的创新行为。例如,同样是变法,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果就不一样;同样是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等国的特点、结果亦不完全相同;同样是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殖民扩张其手段也不一样,针对这一点,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各事件间的纵横对比,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如,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基本线索: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国共两党的对峙及围绕内战独裁和平民主展开斗争的史实等等,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行为的形成。
    总之,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其中有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和创新素材。在新课程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师更应增强创新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以满腔热情去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全方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网站地图 | 资源合作 | 隐私说明 | 联系我们 | 后台登录